張一鳴:惰性是萬惡之源
時間:2021-05-12 09:13:06 來源:本站
回望過去5年的中國互聯網,張一鳴可能是最勤勉、最具成長性的一位創業者了。他認為“勤奮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心理狀態:享受挑戰極限的過程,保持熱情和好奇心,堅持不懈”。
2021年3月30日,字節跳動9周年慶上,張一鳴給全球十萬多同事們推薦了3個產品:Google Earth、兒童編程工具Scratch以及一種UGC沙盒游戲Roblox。
這些都是張一鳴親自體驗和研究過的產品,他覺得這些產品非常有想象力。很顯然,對于這位精進好學、追求自我迭代的CEO來說,雖然抖音和TikTok已經足夠流行,但還可以更好。
回望過去5年的中國互聯網,張一鳴可能是最勤勉、最具成長性的一位創業者了。翻開他的微博,多次提到了“勤奮”和“學習”:
“昨天公司內部做時間管理的交流,是我推動大家的。不過說實話慚愧,最近兩三周我自己時間管理的目標下降了。惰性是萬惡之源。從今天開始又有意識地加強了。”
“今天早點睡,明天早上起來看書。本周的學習計劃快完不成了。創業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又能嘗試是感覺很好的體驗。”
“關于勤奮,就我所知,罕有成功者不是工作時間極長的:通用電氣的CEO每周工作一百小時,堅持了至少十年。巴菲特為了最早看到次日的華爾街日報,經常在凌晨四點去取報紙。勤奮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心理狀態:享受挑戰極限的過程,保持熱情和好奇心,堅持不懈。”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益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
在行動上,張一鳴的勤奮也是有目共睹。2019年,在確定全球化之后,他花了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去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初,張一鳴開始積極招納全球化人才。但突如其來的TikTok案把這位37歲的年輕企業家置身世界輿論中心。
在緊張的地緣政治之外,張一鳴還不得不提防扎克伯格借助非市場手段狙擊TikTok。的確,在過去的2年中,TikTok已經動到了社交巨頭Facebook的蛋糕,張一鳴和扎克伯格也走到了兵戎相見時刻。
如果說過往考驗張一鳴的是他在產品開發、人才選聘等方面的能力,那2020年考驗他的則是在公司綜合治理和應對全球化風險的能力。即便泰山壓頂,張一鳴還是挺了下來。他的堅持為TikTok爭取了更多的可能性,確保了TikTok的暫時安全,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今,字節跳動的產品和員工遍布世界各地。截至2019年底,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億,業務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75個語種,辦公地點從最初的錦秋家園居民樓遍布到全球30個國家、180多個城市,員工超過6萬人。
精進好學,加上過往日積月累的經歷和思考,塑造了當下的張一鳴,讓他穿越喧囂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張一鳴能取得現在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勤勉踏實、一心解決問題以及不自我設限。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后加入了酷訊,他也是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員工。勤奮的張一鳴成長非常快,工作第二年就在公司管理四五十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后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當時,張一鳴雖然在做后端技術,但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他都會積極參與解決,前端有問題他也去參與,產品有問題他也會到場,銷售有問題他也會和同事一起想辦法。在他看來,不要受自我設定的限制,這些解決問題的經驗都是很有幫助的。
張一鳴曾自述,他不是技術最好的,也不是最有經驗的,但他發現自己兩個重要的特質:
第一,工作時不分哪些是自己該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該做的,只要同事請求幫忙都會答應,因此他了解了公司底層架構的大部分代碼;
第二,做事不設邊界。雖然當時張一鳴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這對他后來創業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而當時跟銷售總監一起去見客戶的經歷,也讓他知道好銷售是如何煉成的。
這些經歷為張一鳴在創業初期搭建團隊時提供了參考,即便某些崗位和職務看似陌生,但他也不至于一無所知。
在張一鳴看來,很多人畢業后的目標就變成了解決北京戶口和買房,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不愿意冒風險,甚至很多人為了盡早湊首付開始做一些兼職,這些人“看上去賺了,其實是虧了”。
他告誡年輕人,不要試圖追求安全感,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周遭環境從來都不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安全了,很可能是暗藏危機。
敬業的張一鳴認為,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真正的歸屬感,在于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是自己。
從9年前的今日頭條,到今天字節跳動這個巨大的APP工廠,張一鳴從來沒有放棄對產品的思考。
即便是放假,張一鳴也鼓勵公司所有員工回家跟五個親朋好友交流,看他們手機上都使用什么軟件,問他們為什么使用,用平常心去接觸生活和真實的用戶需求,避免被各種方法論綁架,做出反直覺的產品。
在今日頭條還非常簡陋、信息非常少的時候,張一鳴就想象著頭條的feed信息流連著一根智能的天線,天線連著無邊的信息海洋,用戶每一次上下滑動,就會從海洋取回此時此刻此地他最感興趣的信息。
但當時,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做推薦引擎技術的難度并不小,失敗的很多。今日頭條團隊也都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基因,擔心會做不好。對此,張一鳴的態度是:“推薦引擎我們不會,但是我們可以學!”
隨后,張一鳴就找到了《推薦系統實踐》這本書的作者,當時這本書還沒有出版,他請求對方發一份電子版給他看看,對方拒絕了他的請求。張一鳴就靠著網絡上搜集到的學習資料,完成了今日頭條的第一版推薦引擎。
在張一鳴看來,“如果不自己做推薦引擎,產品只是做些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神奇的是,《推薦系統實踐》的作者后來加入了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每一個新業務的誕生,都有張一鳴細致的觀察和思考在內。
2016年有一段時間,張一鳴發現公司好多優秀的算法人才都來自上海交大ACM班,于是他特地去拜訪了上海交大ACM班的俞勇老師。后來他又去美國創新性大學Minerva University進行調研。
這些經歷讓他直接認識到教育對激發人的潛力非常關鍵,以及教育本身也有巨大的潛力,加之自己一直堅持學習英語,于是過去3年字節跳動一直積極布局在線教育。
在張一鳴看來,雖然字節跳動已經壯大,但要保持始終創業狀態,不斷孵化新的業務。“對于已有成功業務的公司來說,啟動新業務是不容易的,有慣性也有惰性。在新的領域大膽的嘗試,是始終創業的重要標志。”張一鳴稱。
積極出海,尋求全球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張一鳴一直堅信和積極推動的。
過去的幾年里,為了更好地做好各個區域的本地化,張一鳴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各國文化的理解了。除了了解公司業務,張一鳴還跟很多當地的同事和朋友交流,他去德里迪利哈特市集做用戶調研,去巴黎朋友家做客,去各地博物館了解歷史,這讓他對世界的豐富性和文明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在全球多個國家有業務有用戶,要更認真思考和外部世界的關系,對外部世界的貢獻。”這是張一鳴內心的期許。
2020年,面對TikTok風波,張一鳴重壓在身還不忘提醒字節跳動的員工們,要保持平常心,即便外部波瀾起伏,內心也要平靜如常。
張一鳴對一切精確計算,包括情緒,他甚至很少發火。在他的人生算法里,最佳的狀態就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不太激動,也不太郁悶”。
而這樣的思維習慣也讓他不斷強大。從今日頭條到抖音,從智能推薦到搜索引擎,從機器流量到用戶社交,從國內到海外,字節跳動的業務似乎沒有邊界。
截至目前,在新聞資訊、短視頻、直播帶貨、教育、游戲、搜索引擎、辦公協作等領域,均能看到字節跳動的身影。與此同時,張一鳴還在不斷將過往實踐成功的經驗一步步復制到可以觸達的領域。
“不是說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真有驚濤駭浪般的困難,我想比喻一種心境,不論個人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挑戰,有什么困難,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能夠做到的是外部波瀾起伏,內心平靜如常。”